一
使命是什么?
当我看到令人虔诚的朝阳,看到校园里微蹙着眉呼啸而过的众多人,看到各大平台不断腾起的众多新闻事件,总是会忍不住想起这个庞大的命题。
大街小巷上,形形色色的人流淌过,板着腰板的、咬着牙跑的、摆着海鲜产品在路边吆喝的,渐渐发觉每个人都握紧了拳要把生活捣碎再沸腾出香甜。就想到冰心的那一句话,“创造新陆地的,不是那滚滚的波浪,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。”每个人都在追逐着什么东西,既在孤独而忘情地度日,又在轰轰烈烈地立志造福人间。而每个人,都是大时代背景下不断奔跑的缩影。
我们在生活中的无数个圈圈里不停打转,觉得自己似乎与芸芸众生没什么不同,但使命其实从没有离我们远去。
二
小学的时候会下不少棋,以为有着特别的思维,后来发觉只是恰好会那一点点技能而已。
小学的时候常常要写“新学期新目标”,我写下“超过老班长”,然而不但在小学没有赶上,随着各人阅历的不同,差距也越来越大。
刚初中的时候开学没几天,接到国旗下讲话的任务,只记得那时候话筒的延音很长,以至我总把每个字听完再念下个字。好在事后老师也没批评我什么,倒是笑着说了一句:“那你还蛮勇敢的。”
自以为感性,也喜欢趴栏杆上看夕阳悬黄,而被我深深埋在风景之下的文字的情感,却没能真正涌上来过。
我慢慢发觉,我并不是那个天选之子。
可那又怎样?
但是哪怕不是天选之子,每个人都还顽强地屏着一口气,挥舞着肉嘟嘟的拳头,发誓要好好使用自己的这条命。
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知道石头会当空坠落,还是义无反顾地回推上去。似乎我们的人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。但事实上,人生选择的余地是从接受那推石头的命运开始的,直面推石头上山是自我选择的可以主动去做的事业。
很多事情都是如此,对于使用自己这条命来说也是如此,它是忍耐与奋进的兼容并包。
我终于慢慢领会到了“使命”的词性。
使命是个特殊的词。它并非一个味同嚼蜡的目标,也不是触不可及的梦想。它就像一只萤火虫一样,一直在丛里闪着光,虽然微弱却一次次给人“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”时的希望与方向,让人面对虚无的风时时刻涌起清醒。只要我们还能被一句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”所激励,被一句“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”所打动,使命感就从来没有离我们远去。
使命不是个阅后即焚的词。它常常被人意志激昂时所提起,却又被人自怨自艾时所忘记。然而这并不妥当。使命应该是围绕一生跳跃的音符,不论个人的曲调进行到哪一篇章,都能时时刻刻发出声响告诉你,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未完成。“使命”要你意识到什么是承担,又该怎样去奔赴。“羡子年少正得路,有如扶桑初日升”透出的不仅是身为青年的幸运,更是要抓住光阴、丰盛自己的责任。
使命是个颇有感情色彩的词。使命一词蕴含的情感,是拼搏,是爱,是正义,是“他们想把你埋进土里,但你要记得你是棵种子”的顽强,是始终不渝的奔赴。在没有实现使命之前,使命就像一团始终熄灭不掉的火,在辗转的夜里烫得令人生疼,于是总是爬起,愿意焚膏继晷。诚然,能真真正正实现使命的人,往往是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,才涅槃。
三
我听说过24岁的林觉民写下的“天下第一情书”,意识到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,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;我听说过长征路上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青年十万军”的事迹,发觉到他们就是在青年时代,经历了革命最严酷的考验;我也听说疫情当前积极涌现的90后身影展示着他们的力量与决心,为社会注入着新鲜而蓬勃的气息;我知道00后的使命正驾着马急急而来。
我们准备好了。
尽管起起伏伏的过山车经历可能让人在恐惧中痛哭流涕,我们仍愿意坚信那只是一次奇妙的人生经历;尽管下落的快感可以轻易驾驭一个人,我们仍愿意拿超然的警我和本我去和巨大失落抗衡。
我愿意看四点钟的天,也愿意吹十一点的风,执着于自己的执着,愿意相信“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”,而“无数的远方,无穷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”。
即使不能立即做出贡献也不气馁,终有一天我们的努力可以让世界都称赞。我们相信那天总会来的,就将来的。“纵有千古,横有八荒,前途似海,来日方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