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酒馆,你有什么反应?
或许你会想到《骆驼祥子》里写的北京小酒馆,外边儿北风凛冽,房里喝酒、吃烙饼,喧嚷着,末了,祥子给买了几个羊肉包,让人垂涎。
或许你会想到冯骥才先生《俗世奇人之酒婆》里分成三六九等的酒馆,或许你会想到美食家汪曾祺先生笔下的《安乐居》,或许你还能想到白居易自设的“虚空小酒馆”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。”也许你还能想到梵高画笔下复杂的酒馆,又或者,武林外传里潇洒的酒馆。
总之,酒馆里有很多故事。
今天我要讲一本与酒馆相关的书。只是它的内容不是酒与江湖,而是社会。
它就是《北野武的小酒馆》
起初看到书名,我会以为被誉为是 “玩世不恭的老顽童”——北野武闲来无事开了一个小酒馆。而实际上这个小酒馆却是一家北野武常去的 “熊先生的料理店”。北野武作为食客经常光顾这个酒馆,与这里的老板和其他食客在吃饭时谈天说地,从生死人生,到鸡毛蒜皮。
这本《北野武的小酒馆》就是这些吃饭时谈话的集合。而这个“小酒馆”与其是指北野武常去光顾的饭店,倒不如说是北野武打开心门,谈天说地的舞台。
作为北野武的随笔,大家可以看作是励志文学或者心灵鸡汤。但是请注意,如果理解为心灵鸡汤,一个又酷又野,只说实话,全书保持着自己个性,说着平常话却揭示各种现实问题,叛逆地表达着各种真实情绪却合理到过分的作者是不多的。
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北野武本人。
从职业角度,有人评价他说“北野武是一个不断从反差与矛盾中寻求平衡与再突破的导演。他的作品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,有着极端的冷酷与极端的感伤主义。温情和感伤来自于对生命的嗟叹和留恋。在作品中最主要的手法之一就是对比映衬。他往往将最残酷的和最美好的并置,引起很大的震动。”
这本书北野武主要从五个方面谈及各种现实问题:生死,教育,关系,规矩,电影。
通过北野武谈及的生死问题,说到自己怕死的原因,北野武说“不是害怕被别人遗忘,而是害怕自己的人生空空如也,理所应当被别人遗忘”。这种遗忘“就像是落在地上的一滴雨,会被随后一滴又一滴的雨轻而易举地抹去痕迹”。生死是很多人都讨论过的问题,史铁生认为死是一个“必然会降临的节日”,北野武认为这像一场“华丽的表演”。
他说他怕死,但他又说死也蛮有趣的;他说车祸后对活着失去了兴趣,却又说“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”。你发现他有一些微小的冲突,却又能发现微妙的契合。最后我觉得,对他来说,用他自己的话来说:“我害怕的是那种既沉闷又无聊的生活”。
全书中有一句话非常吸引人:“虽然辛苦,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。”这句话是在他说“物体的运动越激烈,摩擦力也就越大”这一小章节下提出来的。北野武是一个拥有有趣灵魂的人,他要的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、永远不无聊。
虽然“有趣”一词在现在社会被用得泛滥,但我觉得“有趣”依然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评价之一,而真正有趣的人其实是不多的。
而这本书中对于很多现实问题,北野武的很多见解确实别具一格,引人深思。对于年轻人自杀的社会问题,北野武谈到:
在现实中,个人埋没于社会,个人的生命也沦落为社会这个巨大机械上的一个小零件。而这个小零件可以被无数其他的零件取代。正因为如此,所以要反过来强调个人主义,会不会是这个道理呢?我觉得,在个人自由遭到极度限制的战争中,个人意识反而会突显出来。”
他在这里,强调了个人意识。
在教育的问题中,他觉得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自由是有框架,有边界的,想干啥就干啥这个概念,是没有自由的,有的只是混沌。努力并不能实现所有梦想。学会接受残酷的现实,是不应缺少的教育。同时我还读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见解:比如说,对于不可以打孩子和人生而平等,应该和谐共处这样的观点,他会认为正是由于现代的人正在传播诸如此类的观念,在校园中才会发生欺凌事件,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地位。但这里我倒是觉得有一点性本恶的意味了,不过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在谈关系的问题,我印象深的还是这里他对友谊的见解,友谊是单方面为他人付出,对他人的关怀,这话在我看这本书前是少有听过的。但,现在你也会发现并觉得,以友谊的名义要求对方的帮忙在一定程度上真的不算友谊。
在谈规矩这方面,北野武对很多新型规矩有自己的看法。比如他觉得需要爱心专座的时代,是一个畸形的时代。他说“现在这个时代,一切美好事物都遭到了淘汰,只留下低级庸俗的东西,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走向”,王小波也说“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”。为什么庸俗的东西反而广为流传?可能是庸俗之物本身携带的信息量少而简单,简单的东西毫不费力,节省精力,转而又将省下来的精力循环往复地用在简单的事物上。北野武认为设置爱心专座,对于有爱心的人,所有的座位都是爱心专座。对于粗俗之人,爱心专座在他们眼里是不存在的。北野武认为 规矩,其实就是为他人着想,就算你不知道规矩,但有处处为人着想的心,也不会太不符合规矩。
对于电影,北野武让我看到更多的是随性。他对待电影并没有过于严谨,每一帧都要拍出一幅画的感觉。北野武更相信自己的感觉,并且一直在强迫自己不断变换风格。拍艺术,也拍娱乐。虽然喜欢阳春白雪,但也不排斥下里巴人。对于电影永远都有自己的想法。
北野武的快乐很纯粹,他能豁达地面对生活,把生活掰开了,揉碎了。无论是天文地理,还是鸡毛蒜皮,都有得聊。而我也觉得,正是对世界保持敏感和好奇,才能够拍出特别的、引人深思与共鸣的电影。我常常看完一场电影后,真心地佩服拍这场电影的导演,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,是比电影还要丰富几百倍的。
看北野武的书,总感觉自己是在与他交流,或者可以说是坐在台下听他演说。台下有开怀大笑,有伤痛共鸣。
快乐可以很简单,思想可以很深邃。
我们也可以把生活过的跟书里一样自由,充满温情,有趣而洞达。